上央视啦!
2月27日晚
CCTV-17农业农村频道
《振兴路上》节目
向全国人民展示
佛山禅城的民间文化
霸屏11分钟介绍
佛山剪纸的精益求精
佛山彩灯的精巧秀丽
很多人对于春节的记忆,往往就与家乡的某种物件或习俗有关。民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。传统的民间文化经过继承、发扬和创新,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。
节目介绍,佛山地处广东中部,是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。早在唐宋时期,佛山的手工业、商业文化已十分发达,悠久的历史传承孕育了岭南文化,灯彩文化就是重要代表,已经有800多年历史。
每逢春节,佛山人都忙着年宵花灯。节目中展出了2022年壬寅年的老虎灯彩作品,有猛虎回头、龙腾虎跃等姿态,形象生动活泼。佛山民间还保留添丁习俗,在过去生男孩就要添灯,丁和灯谐音,这是喜庆的称呼。
佛山灯彩艺术被誉为最生动、最丰富的原始艺术、乡土艺术、风俗艺术,这是因为做灯的材料都是民间最常见最容易获得的,有的就是厨房下脚料,比如墨鱼骨,经过打磨雕塑,就能成为别具特色的灯彩。节目里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灯(佛山彩灯)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榕介绍了她用墨鱼骨打造的灯彩。
佛山剪纸与灯彩几乎同时兴起、繁盛,其中独有的铜凿剪纸更让灯彩美得发光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(广东剪纸)佛山市代表性传承人邓春红,在节目中演示了如何用珠凿在0.03厘米铜箔创作。她介绍,铜凿剪纸来源于佛山特有的“金花”工艺,金花在过去用来祭祀祈福,有着吉祥寓意,因为它金光闪闪的美丽外表,逐渐成为艺术品。
节目展示了一款五彩鱼鳞灯,它以铜凿剪纸作为底衬,既充分利用鱼鳞的透光性,营造出传统灯彩的韵味,又增添色彩斑斓的现代艺术效果,这种和谐之美,蕴含着岭南文化的深厚魅力,也凝聚着民间艺人们的智慧。
每逢传统节日,世界各地华人仍然会定制佛山灯彩,如今,佛山灯彩以更精致的扎作、更贴心的寓意、更精美的形象惊艳了直播间。一款不起眼的白兔灯,就接到多起订单,被称为灯彩网红兔。
作为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佛山剪纸与灯彩在禅城传承不息。邓春红的工作室就设在禅城。
“能够接受央视采访拍摄,面向全国群众推广佛山剪纸文化,我心情很激动,感到很荣幸,希望佛山剪纸得到更多人关注。”邓春红说,佛山剪纸的群众基础很好,很多老佛山人都有体验过,现在政府重视宣传,让佛山剪纸等非遗文化到社区、校园推广,相信下一代从业人员会更多,更有信心将它传承下去。
“我们要构建岭南文脉轴线,可以说这是一条文轴,也是一条文商旅融合的轴线。”节目中,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、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芳表示,禅城希望通过开展传统民俗,加上商贸活动,吸引更多游客。让他们来佛山、游禅城、读懂岭南。